在中医理论中,小脑与 “脑髓”“肾精” 关系密切,脑为髓之海,而髓由肾精所化。若肾精亏虚、气血不足,或痰湿阻络、脑窍失养,易致小脑萎缩,出现步态不稳、肢体震颤、言语不清等症。《灵枢》有云:“脑为元神之府”,脑髓充盈则神清志明、动作协调,髓海空虚则神机失用、肢体失司。
长期劳累、久病耗损或年老体衰,均会导致肾精不足,无法充养脑髓;情志失调、气机不畅则易生痰湿,阻滞脑络,加重脑髓失养。这正是小脑萎缩的核心病机。
男,65 岁,步态不稳 3 年,近半年加重,伴双手震颤、言语含糊、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夜尿频繁。长期伏案工作,早年有高血压病史。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患者年老肾精亏虚,脑髓不足,兼痰湿阻络。肾精虚则腰膝酸软、记忆衰退;髓海空则步态失衡、言语不清;痰湿阻滞筋脉,故见震颤。
治疗方案:以填精补髓、化痰通络为主。
展开剩余54%选用:熟地、山茱萸、菟丝子 —— 补肾填精,充养脑髓;天麻、半夏、茯苓 —— 化痰熄风,通络开窍;远志、石菖蒲 —— 醒脑益智,改善言语;杜仲、桑寄生 —— 强腰固肾,辅助充髓。
疗效:首疗程:腰膝酸软减轻,夜尿减少。调整方剂:加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增强脑络滋养,续服 2 疗程后,步态较稳,震颤减轻,言语清晰度改善。巩固阶段:加益智仁、核桃肉益肾健脑,巩固疗效。
中医调理的优势:标本兼治,既改善步态、震颤等症状,又补养肾精、化痰通络,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副作用,避免长期用药对脏腑的损伤;整体调养,结合体质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日常调护建议:起居有常,避免劳累,适当进行步态训练;饮食上,多食核桃、黑豆、芡实等补肾之品,少食肥甘厚味以防痰湿;适度运动,如太极、散步,促进气血运行。
小脑萎缩虽属进行性病变,但中医从肾精、痰湿入手,通过填精补髓、化痰通络,能有效延缓进展、改善症状。若您或家人有类似问题,建议尽早辨证调理,切勿延误。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结合个体情况,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
发布于:北京市博牛配资-股票十大平台-配资十大平台-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