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狂潮席卷全球:创纪录高位激发投资热潮,未来展望依旧乐观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黄金期货价格,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下,于盘中势如破竹,一举冲破了每盎司3600美元的整数关口,触及3602.4美元的历史最高点,最终以3599.5美元的惊人价格收盘,刷新了黄金价格的历史纪录。与此同时,伦敦现货黄金市场也呈现出同步飙升的态势,价格飙升至每盎司3533美元之上,单日涨幅高达57.04美元,涨幅逼近1.64%,彰显出黄金资产强大的上涨动能。
此次金价的爆发性上涨,使得黄金无可争议地成为2025年迄今为止表现最为抢眼的资产类别。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黄金期货价格已累计上涨了高达36%,远远甩开了同期标普500指数8%的涨幅以及比特币19%的涨幅,其优异表现令人瞩目。不仅如此,黄金的上涨势头在本月也得到了延续,8月份金价更是上涨了逾3.5%,延续了今年以来月度上涨的良好势头。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自1968年以来,黄金首次出现了连续八个月月线收涨的罕见景象,这标志着黄金正处于一个强劲的上升周期。
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青睐是支撑金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力量。根据Crescat Capital合伙人兼宏观策略师Tavi Costa汇编的数据,令人震惊的是,外国央行的黄金持有量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越了美国国债的持有量。Tavi Costa评论道:“这或许是我们近代史上所经历的最重大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之一的开端。” 世界黄金协会对各国央行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绝大多数受访央行官员预计,未来12个月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将会进一步增加。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这场“购金潮”的重要参与者,已连续第八个月净增持黄金,为全球黄金市场的稳健上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展开剩余71%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是此轮金价上涨的重要催化剂。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将在9月份的议息会议上进行25个基点的降息,概率高达90%。即将于9月5日公布的美国8月份非农就业报告,是9月16日至17日下次FOMC会议前最后一份至关重要的劳动力市场数据。如果这份报告显示就业数据不及预期,投资者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美联储本月降息的押注,这将进一步提振金价。通常而言,较低的利率环境会提振金价,因为当有息资产的收益率下降时,无息资产如黄金的吸引力就会随之增强。Pepperstone研究策略师Ahmad Assiri认为:“黄金已成为反映通胀、货币政策以及就业数据方面市场不安情绪和不确定性的晴雨表。”
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也为金价的上涨提供了避险动能。乌克兰危机的再度升级,中东局势的持续紧张,胡塞武装袭击油轮,以及美俄在北极圈的核潜艇对峙事件频发,这些都显著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使得投资者纷纷涌向黄金这一避险资产。
从更深层次来看,美元信用体系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是黄金长期上涨的根本原因。美国债务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元长期信用的广泛质疑。在这种背景下,黄金作为一种“无主权风险”的资产,成为了对冲货币贬值的核心工具,其价值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
各大投行对黄金的未来价格走势普遍持乐观态度。瑞银重申了其到2026年6月金价将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的预测,并强调:“在地缘政治或经济状况恶化的风险情况下,不排除金价进一步攀升至4000美元的可能性。” 摩根士丹利在其最新研报中,将黄金年底的目标价设定为每盎司3800美元,并特别指出,黄金与美元的强负相关性仍然是关键的定价逻辑。当前美元指数若持续贬值,将直接利好以美元计价的贵金属。高盛分析师则重申了其对金价在2026年中期达到每盎司4000美元的预测,并认为各国央行的持续购金以及黄金ETF的资金流入等因素,将持续支撑金价维持在高位。
与此同时,白银价格也表现强劲。现货白银价格自2011年以来首次突破了每盎司40美元大关,今年以来的涨幅已超过40%。近三年间,黄金和白银的价格均实现了一倍以上的增长,显示出贵金属整体的强劲势头。
在国内市场,黄金饰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周生生金饰品克价报1041元,较前一日的1025元/克上涨了16元;周大福黄金金饰品克价报1037元,较前一日的1027元/克上涨了10元,反映出国内金价也跟随国际市场同步上涨。
在2024年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达到了523.753吨。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为270.021吨,同比下降了26.68%;然而,金条及金币的消费量却达到了213.635吨,同比增长了高达46.02%。这表明,在金价高涨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黄金投资属性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实物黄金作为投资工具的受欢迎程度正在不断增加。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黄金投资主要有三种便捷的方式:黄金ETF以其较低的门槛和强大的流动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实物黄金则更适合进行长期持有,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资产的增值;而黄金股票虽然具有较大的弹性,但其波动性也相对较高,需要投资者审慎对待。
专家建议,鉴于当前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短期内可能面临因美联储政策落地或地缘局势缓和而出现的调整。因此,投资者在追高入市时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
发布于:天津市博牛配资-股票十大平台-配资十大平台-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