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历史上那个时期的混乱程度,战国时期秦国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以及东汉末年诸侯割席断交、三国割席争锋,虽是极为动荡,但却远不及“五胡乱华”时期的惨烈。这一段历史上的血腥与暴力,令人愤慨,以至于后世许多人避而不谈,甚至教科书中也仅是寥寥数语点到为止。那么,究竟在“五胡乱华”时期发生了什么,竟然让汉族几乎面临灭绝的命运?
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提及了三国时期汉族内部的血腥斗争,虽然没有外族侵袭,但三国内战的确在百年间造成了汉族人口的急剧减少。司马氏统一了天下后,尽管疆域恢复,但持续的战争使得他们的兵力大幅消弱,未能得到安宁,便又遭遇了“八王之乱”的肆虐(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为此单独制作一篇深度解析的文章)。该事件使得本就脆弱的晋朝的内斗更为激烈,而此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则如雪上加霜,他们在汉地逐渐建立起一系列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
然而,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远不止五个,而对于汉民族造成严重掠夺并影响后世的主要是所谓的“五胡十六国”,其中以“五胡”为代表,涵盖了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民族。这五个北方游牧民族对汉人进行的残忍大屠杀,导致汉族人口锐减,北方的文化传承几乎濒临断层。那些侥幸活下来的汉人,被迫抛下家园,南渡江河,迁移至长江以南生活,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衣冠南渡”。
展开剩余66%北方游牧民族对汉人施加如此残酷的镇压,背后的缘由可以追溯至秦朝。在秦朝统一六国后,便与匈奴发生了持续不断的冲突,并为此修建了长城以阻挡匈奴的侵扰。这种对立局面延续到了汉朝早期,虽然当时汉朝的兵力较弱,迫于压力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以求得一时和平。而当汉武帝登基后,形势便发生了根本变化,汉武帝坚定地决意要抵抗匈奴,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前往进攻,屡次打击敌人,甚至将匈奴迫逼到了欧洲一带。然而,败退的匈奴并未因此消停,反而将目标对准了当时的罗马帝国,最终导致了该帝国的覆灭。
同时,部分匈奴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投降后选择留在草原,继续游牧生活,而到东汉末期,朝廷实行宽容政策,让部分北方少数民族迁移至华北地区。然而当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后,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加之北方地区物资匮乏,寒冷的冬季更使得北方胡人无法忍受,开始了疯狂的侵略。
在古代,行军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这一群胡人却动不动就出动数万大军,而不带一粒粮草,肆意杀戮、掠夺,甚至到了食物稀缺之时,把汉人视为“两脚羊”。据古籍《晋阳秋》记载,历史上某次石勒的战役中,仅此一战便残忍屠杀了数十万的汉人,让北方地区彻底沦为人间地狱般的景象。
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终于统一了北方地区,这场跨越百年的血腥杀戮才得以画上句号。这段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并不是只有时间的流逝,而是成为了后人提及时的禁忌,令世代人们心中均感到无比沉重。
发布于:天津市博牛配资-股票十大平台-配资十大平台-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