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记载中,康熙年老时做出了废太子的决定,这一举动引发了举世震惊的“九子夺嫡”事件。最终,雍正胜出,登上了皇帝宝座。然而,很多人只知道这场权力斗争,却忽略了康熙有一个特殊的儿子,他手握重兵,却从未参与皇位争夺,始终安守本分,专心做事。这个儿子经历了三任皇帝,一生安稳,最终在七十岁时仍然受到乾隆帝的尊敬。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康熙帝的“佛系”儿子——十二皇子胤裪。
胤裪的生母是定嫔,万琉哈氏的秀女。由于其母并未是高贵出身,胤裪自小便无法与母亲长时间相伴,而是由宫中其他人抚养。康熙将其托付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奶娘苏氏,苏氏不仅曾照顾过康熙,还与康熙情同母子。值得一提的是,苏氏正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母,正因为苏氏的关系,曹家得到了康熙的重用,逐渐成为了富可敌国的巨富。因此,可以看出,胤裪深得康熙宠爱,才会将他交给如此亲近的人抚养。
展开剩余82%苏氏从小便在胤裪身边教授礼仪与规矩,康熙也经常来探望这个小儿子。由于康熙的宠爱,宫中开始流传关于胤裪将继承皇位的言论。胤裪虽年幼,却天真地问苏嬷嬷:“嬷嬷,父皇会把皇位传给我吗?”苏嬷嬷听后,立刻严肃地回答他:“孩子,你的母亲并非出身高贵,无法为你提供支持。既然父皇钟爱你,你应当专注于自己的事务,而不是受这些无根据的传言影响,参与争夺。”
从此,胤裪不再关心皇位之事,他将心思全放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与其他皇子之间也从未有过争斗。正是由于这种“佛系”性格,胤裪在康熙的十几个儿子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康熙十分欣赏他安稳踏实的个性。因此,在胤裪二十五岁时,康熙便封他为固山贝子,享有爵位。
然而,就在胤裪被封为固山贝子后不久,康熙废除了太子的位子,朝廷的九子夺嫡之争随之爆发。四皇子雍正与八皇子是最具竞争力的两位候选人,他们都试图争取胤裪的支持,但胤裪始终保持中立,拒绝任何一方的拉拢。康熙对这一点感到颇为惊讶,因为他的其他儿子都在为继位而争斗,而胤裪则完全不关心这一切,只专注于自己的职务。
尽管胤裪手握兵权,他从未有过借此谋取权力的想法,成为了九子夺嫡中唯一没有参与权力斗争的皇子。随着局势的发展,胤裪的中立态度得到了全体皇子和朝臣的认同。在继承人未定时,康熙将重兵交给了胤裪,稳住了朝堂的平衡。
然而,雍正即位后,胤裪的安逸日子并未持续。雍正由于胤裪手握重兵,开始对其产生疑虑。有人向雍正进谗言,称胤裪可能对其构成威胁。于是,雍正废除了胤裪的爵位,并将兵权收回。不过,胤裪并未表示反抗,他坦然接受了这一切的变化,继续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务。
雍正虽然怀疑胤裪,但始终未能找到任何证据证明他有反叛之心。经过一段时间后,雍正才意识到,胤裪的“佛系”态度并非装出来的,而是真心的安分守己。最终,雍正恢复了胤裪的爵位,并赋予他更多的职责,交给他处理朝廷事务。为了安抚胤裪,雍正还将其母亲万琉哈氏尊为皇考定妃,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待遇。
胤裪的“佛系”态度也让他在乾隆继位后继续受到重用。乾隆帝自幼便与胤裪相识,深知胤裪的忠诚与无私。他一度将父亲的丧事交给胤裪处理,并且在自己年幼时,遇到许多难题时,都会向胤裪请教。胤裪也总是耐心地为乾隆解答,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亲力亲为,尽心尽力。
乾隆曾问胤裪:“皇叔,您身怀大才,为何一直如此克己奉公,不争不抢?”胤裪微笑着回答:“陛下,能够生于皇家,已经是福气。我从未想过要什么回报,只希望为大清尽一份力。”
由于胤裪无私的态度,乾隆在许多重要事务上都将其视为得力助手,甚至将宗人府的事宜交由胤裪处理,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胤裪不仅顺利执行了这些任务,还表现得十分出色,赢得了朝中上下的尊敬。
然而,胤裪的个人生活并不如他所期望的那样圆满。他的儿子们相继夭折,最终没有留下继承人。乾隆帝深感悲痛,特意将自己的儿子永珹过继给胤裪,作为其继孙。
胤裪的寿命也相当长,直至七十七岁才去世,享年高寿。乾隆帝在得知胤裪去世时,亲自为他安排了谥号“懿”,寓意着他温柔贤善、心地善良。胤裪的“佛系”性格、淡然处世的态度,正是他能够在复杂的朝廷斗争中保持独立,安享晚年的重要原因。
胤裪作为康熙的最长寿儿子,不仅一生无忧,还在多个朝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皇帝的深厚敬意。他的经历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安稳处世、淡泊名利的典范。
发布于:天津市博牛配资-股票十大平台-配资十大平台-开户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